苏州木渎雀梅花苑伟才(国际)幼儿园

咨询热线: 17712675533

孩子模仿性强,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03-01 浏览次数:723

每个小孩都会有一股“模仿瘾”,这也是他们心中的梦。因为他们的好奇、他们的天真,使得他们在选择模仿对象时,铤而走险!


对于小孩这种非正常的“模仿瘾”,作为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模仿对于小孩而言,是一种天性行为,要完全阻止小孩的模仿行为,是不可能的。要解决小孩的这种非正常的“模仿瘾”,作为父母的就应该及时对小孩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正确引导小孩的模仿行为。


案例:小女孩模仿“小燕子”上吊自杀假戏成真


女孩小芳自小聪明活泼,平时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某热播剧里的“小燕子”。当小芳看到剧中“小燕子”上吊自杀但不会死亡的镜头后,便跟身边的玩伴经常嚷着要学“小燕子”上吊。


在2011年11月20日下午,小芳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被告经营的工厂外墙玩耍,大家叠起一堆砖头,用绳子连接在厂房外墙窗户的防盗网上,把绳子打成结,玩起了“上吊游戏”。结果玩耍中小芳被绳子绞住脖子,动弹不得。小芳的父母闻声赶来,把她解救下来,马上送到镇卫生院抢救,可惜已经回天乏术。


分析:孩子天性好奇,对一些电视和游戏中的动作和情景往往产生兴趣,甚至会盲目模仿。但是幼儿由于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往往不能分辨出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能模仿,所以家长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孩子的不良模仿。


父母该怎样谨防孩子的不良模仿?


一、 教宝宝模仿要有选择性,而不是盲目性


幼儿的模仿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是为了玩一玩。由于他们年纪小,辨别是非能力弱,所以他们的模仿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不是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是专门模仿坏的行为,而是从兴趣出发,对什么有兴趣就模仿什么,对什么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


这样模仿久了,就潜移默化受到好或坏的熏陶,变成道德行为习惯。有时还会像小芳那样,迷上了非正常人类,而上演亡命模仿秀!


所以对幼儿模仿的引导,首先要积极引导小孩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要引导他们明确认识模仿什么,追求什么,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模仿,什么是不好的不应该去模仿。什么能模仿,什么又是不能模仿的。


对他们的玩耍,要经常留心观察,对一些不健康的模仿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制止,并告诉他们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对模仿不良行为的小孩要及时加强教育,讲清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让他们未形成习惯时就及时改正。


二、引导宝宝模仿“英雄”更佳


抓住幼儿模仿性强这一特点。父母可以把孩子从无意识的模仿引导到有意识的模仿,引导他们学习先进英雄人物。


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们模仿的英雄人物一定要是正常人,尽量避免影视剧中的幻想人物。随着孩子接触面和知识面的增广,他们的模仿行为已由低年级时模仿父母、老师身边的人等,逐步发展到喜欢模仿电视、电影、文学作品中他们崇拜的先进人物。


父母就要积极引导他们多读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的书籍,经常组织他们看讴歌先进英雄人物、革命前辈或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的同龄人,这些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从小就关心祖国,意志坚强、机智勇敢、勤学苦练、助人为乐等优秀的行为品质,对幼儿必然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成为他们模仿的最好楷模。


三、引导宝宝模仿可先为宝宝讲解


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一般多模仿对象的外部特征的行为动作,而并未认识这些行为动作的精神实质,并未注意学习对象的本质的东西。


这样的模仿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未有产生明确的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影响,仅仅只具有一些外表的模仿作用。


所以,引导孩子模仿榜样的内在本质特点,可以先给宝宝讲解模仿任务的内涵等,促使幼儿模仿行为从感性模仿积极向理性模仿转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才能使幼儿的模仿行为具有明确而积极的道德教育意义,才能使模仿教育收到最根本的效果。而家长们也应当具备当宝宝产生不安感时,消除宝宝不安的对策。


内容来自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